中化國際攜百名醫生下鄉義診 |
時間:2012-05-16 來源:中化國際 視力保護色: |
滿載著藥品、醫療器械與醫用設備的中化國際義診車隊,一路顛簸,開進了貴州玉屏,侗族村民跳著節日里才有的蘆笙舞夾道歡迎。 喜悅,溫暖在人間。 中化國際義診車隊到達的前一日,旱了幾個月的貴州玉屏,終于暴雨滂沱、傾盆而下,當地災情得到了極大緩解。 喜悅,久旱逢甘霖。 (一) 5月10日,貴州玉屏侗族自治縣紅花村村民李華朝,一大早就趕到中化國際博愛衛生站門前排隊,“頭暈,還有點胃痛”。玉屏中醫院的趙院長仔細地望聞問切后,處方發藥、專業利索。李華朝領到對癥的免費藥品后滿臉是笑:“我們農村條件比較差,這樣的活動太好了,希望能多辦點。” 來自縣人民醫院、婦嬰保健院、中醫院、疾控中心的骨干精英醫生們很忙,問診、處方、發藥,忙得水都沒空喝一口,僅一個上午的時間,人均接待病患50人次。 藥劑師呂燕一邊發藥、一邊介紹:這次準備的藥品都是針對我們當地老人、婦女和兒童的常見病,比如抗感冒病毒的、降血壓的、抗炎癥的以及外用抗感染的,對山區村民幫助很大。 玉屏是貴州省唯一的侗族自治縣,也是全國五個侗族自治縣之一。這里居住著15萬人口,其中侗族占到80%,分布在517平方公里的山區。 玉屏侗族自治縣縣委書記王俊銘介紹道,雖然玉屏山清水秀,但由于出行不便,村民看一次病有的要走上幾十里山路。貴州省紅十字會黨組成員、機關黨委書記朱正群在義診活動現場表示:“改善我們老少邊遠地區的醫療環境需要持續不斷的熱情投入,我們期望和中化國際這樣負責任的企業多多合作。” 義診過程中,熱情的少數民族村民們載歌載舞、敲鑼鳴笛歡迎中化國際的隊伍,侗族姑娘們還跳起了節日上才有的蘆笙舞,用這種方式表達內心的感謝之情。 (二) 5月8-15日,在為期一周的時間內,中化國際攜手中國紅十字會組織的義診活動先后在湖北、貴州、福建等全國9個省的偏遠山區展開,近百名醫生為留守的老人、婦女與孩子提供免費醫療服務。 湖北麻城市福田河鎮衛生院主治醫師嚴冬在張店村中化國際博愛衛生站一上午就看了幾十人次,80%以上都是65歲以上的老人:“我們大別山老區的老年人很多都有血壓高,再就是消化系統疾病,這可能和我們當地的生活習慣有關系。” 麻城市張店村十五組村民何光芝連夸了幾個“好”,她說:“以前看病路遠不方便,看病又要花錢,有病常常不能及時治。現在衛生站建到村里,看病比以前方便多了。”當天,她十分高興地領取了治療貧血的免費藥品。 福田河鎮衛生院婦產科醫生江春玲告訴記者:由于這里是貧困地區,村里的男勞力基本都出去打工了,留下的都是老人、婦女、兒童,一些高血壓、貧血、兒童及婦科病不能得到有效治療,有些常見病最后導致嚴重的后果。 中化國際在關心農民身體健康的同時,還心系農事根本——“土地”。湖北大區銷售經理李杰聯袂當地植保站站長,為農民帶來了一場生動的農藥知識與技能專題培訓,就怎樣選擇農藥進行科普講座,同時,針對當地農作物種植特點,推廣普及福白菊優質高產種植技術,內容涉及農民最緊需的扦插育苗、田間管理以及主要病蟲害防治方法等知識。 (三) 中化國際公司管理總部總經理李昀宏介紹說,中化國際除響應國家號召參與各種公益活動外,還在全國的“農達”產品銷售大區開展每銷售一瓶“農達”捐贈一分錢活動,所捐贈的資金用于援建中化國際博愛衛生站。“我們每年約出資200萬元推進博愛衛生站建設。除了公司出資,其中有一部分資金是通過公司在全國各銷售大區發動所有經銷商募集的,每年能募集資金60萬元。” 中化國際所經銷的“農達”是一種深受農民喜愛的優質除草劑,每年在中國的銷售量都在5000萬瓶以上,中化國際的農化業務團隊在深入一線的銷售經營過程中,卻發現優質農藥為農民解決了增產增收的問題,卻沒有辦法解決農民的看病難的問題。2009年底,中化國際與中國紅十字基金會攜手推進大型社會公益項目“紅十字天使計劃”,開始為改善貧困農村醫療衛生基礎條件、解決農民看病難而積極出力。 2010年,中化國際與中國紅十字基金會合作的這項公益項目,在湖北、湖南、江西、安徽、貴州等省貧困農村捐建的10所衛生站,已全部投入使用,受益農民近10萬人。為進一步擴大此項公益項目的受益地區和人數,2011年中化國際在云南、廣西、江西、福建、河北、重慶等省市的貧困農村又建設了7所博愛衛生站。 以湖南郴州永興縣馬田鎮明星村為例,自2012年1月起投入使用,配備學歷專科的全職醫生一名,同時還為當地衛生站贊助配備了常用藥品、醫療器械和醫用設備,月均接待病患上千人次,徹底解除了村民看個頭疼腦熱都要跑到鎮醫院的煩惱。 李昀宏表示,此次中化國際與各級紅十字組織開展義診活動,就是希望在建設了博愛衛生站、改善了農村醫療“硬件”的基礎上,努力提升“軟件”服務的一次積極嘗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