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廣大 盡精微 |
時間:2018-03-01 來源:農業事業部 視力保護色: |
2006年我從廈門大學博士畢業后加入到中國中化集團公司(簡稱中化集團),成為集團財務隊伍中的一員。期間我見證了中化集團多元化高速發展的歷程和財務領域重大轉型與變革,更重要的是,在這樣的職業平臺上我從只識書本的學生成長為經驗豐富的財務管理人員。 在接觸會計實務之前,我從書本中學會計,感性的認識會計是一種管理活動,用于單位生產經營的管理和服務。經歷了實踐中的摸爬滾打,從最開始的出納工作磨煉耐性,到從項目管理中學核算、報稅和財務分析,透過數據看運營,看管理。期間在國外打拼5年,一人多崗,擔任5家公司的財務經理,從新項目財稅盡職調查、項目交割財務交接,到不同會計系統對接,親歷了稅務審計和外部審計,參與了資產管理、天然氣價格談判等工作,甚至還做過保險索賠、原油銷售信用證跟單乃至工資核算等。國外多崗位的歷練給了我很好的鍛煉機會,開闊了我的國際化經營視野。 在國外工作期間印象最為深刻的一次,就是幾乎在同一時點收到挪威和突尼斯兩個國家對油氣業務的稅務稽查報告和稅務罰款通知。面臨突發情況,我沉著冷靜,一手翻閱著數年前的賬本,一手查閱現今的會計、稅法,了解國際稅務訴訟和稅務仲裁的相關知識,組織跨部門的項目小組從最初的并購、核算、生產運營到報稅進行全面梳理。歷經8年的艱苦歷程終于得到了回報,為集團避免了巨額的稅務罰款。在拿到挪威稅務局返還的資金利息時,我深刻體會到海外公司的財務作為公司職能部門不能只是“自娛自樂”,需要融入業務和生產運營特別是國際運營,更需要熟悉國際財稅政策、國際會計準則,充分遵守國際慣例與國際法律,維護公司利益。 2016年5月我調到中化化肥有限公司工作,恰逢總部中化集團戰略轉型,此次轉型讓我體會到從單一的財務管理者向復合型管理者轉型需要具備的綜合素質:要有較強的心理素質、高度的責任感和團隊協作意識、融會貫通能力、迅速處理各種疑難問題的能力;較強的溝通能力、決策能力、管理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等。這次轉型對我來說是一次嚴峻的挑戰。基于此,我抓緊時間向知識要答案、從實踐中積累經驗。轉型期間,我有幸成為中央國家機關會計領軍企業類三期學員,兩次跨越會計專業邊界的系統性集訓,交流、碰撞、裂變、提升,拓寬了我的視野,成為我人生新的起點。 2017年6月,我調到中化集團農業事業部財務管理部擔任副總經理。時光進入到2018年,中化集團農業事業部提出智慧農業贏未來的戰略,即利用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和人工智能技術,建設線上智慧農業平臺,實現線上線下相結合、相促進,打造核心競爭力,提升效率和推動創新,實現智慧農業平臺的持續快速迭代和現代農業服務平臺的快速復制。創業路上,我認為,財務不是旁觀者,也不是指手劃腳的評判者,而是要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責無旁貸的責任感、舍我其誰的使命感,成為戰略落地的參與者和建設者。 作為一名會計職業女性,有事業的追求,也要有生活的平衡,學會經營生活,不同時期工作和生活要有所側重,保持身心的平衡。既要有向前一步充分發表自己想法和切實推行想法的勇氣和決心,又要有想得通透、活在當下豁達的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基于此,我在讀書中凈化自己,在工作中修煉自己,在運動和冥想中放松自己,在助學圓夢中升華自己。 尊德行而道問學,致廣大而盡精微。經濟的新常態,戰略的轉型與信息技術快速變革—— 人工智能來了,為傳統會計的終結敲響了警鐘,財務轉型勢在必行。未來財務發展始于財務共享,業財融合、產融結合是路徑,作為財務管理隊伍中的一員,我唯有培養善溝通、多技能、會管理、有遠見、敢擔當的基本素質,不斷挑戰自我,對工作充滿激情,方能走得更遠。 本文刊于《財務與會計》2018年第4期 作者簡介:劉俊茹,中化集團農業事業部財務管理部副總經理。中央國家機關會計領軍人才企業類三期學員,曾參與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基地重大項目《企業創新(體制創新、技術創新、組織創新)與管理會計創新的相關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