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成人后成才 |
時間:2011-09-23 來源:中化浦東 視力保護色: |
作為一名應屆畢業生,有幸成為中化集團的一份子,這是我踏入社會的第一份工作,興奮之情難以言表。 過去一直是通過書本,亦或是通過長輩們的口述了解著這個復雜的社會,我像一個充滿好奇心的孩子一樣細細地聆聽,慢慢地思索。即使周圍的人一再提醒前方的道路將會遇到困難,我只想說我已經準備好去迎接這一切。因為我明白,只有勇敢地面對它們,當我回頭看看來時路時才會充滿喜悅和感激之情。它們會讓我成長,讓我懂得感恩,獲得幸福! 當我看完劉德樹總裁這一封致應屆生的信時,感觸很多。這封信提醒一個越來越被當今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所忽略的東西——做人!!如何做人,理應擁有怎樣的品質?信里都一一解答,讓我理解到:所謂人才,必先成人后成才。 身為80后的我們,從小被灌輸的思想就是有好成績等同于有了一切。很多父母為了讓孩子獲得好成績,通常是用現金或是時下最流行的蘋果手機等作為獎勵。當孩子養成努力取得好成績更多是為獲得物質回報的思維習慣后,將來會不會抱著功利的心態工作?我想這個答案是顯而易見的。因此在我們世界里似乎充滿了競爭,致使我們有時都開玩笑說:“哎,從小我就輸給一個叫人家的小孩。”競爭的結果只有兩個,要么輸要么贏,輸了就低頭喪氣,贏了就趾高氣昂,這都是不好的。我們理應明白學習的真正含義,學習可以使我們成長,獲得幫助他人的能力,讓身邊的人和事變得美好。 曾經看過一則小故事:媽媽帶著孩子去買面包,孩子問:“媽媽,你為什么要給那個叔叔錢?”媽媽回答說:“叔叔給了我們面包,可以讓我們填飽肚子,他幫助了我們。可是我們不知道他需要什么樣的幫助,所以就給他錢,可以讓他去買他需要的東西。” 這則簡單的故事讓我們明白,活著的意義是相互幫助,顧及他人的需要。可能是現在的教育認為這些品質、這些道理,我們理所當然已經知道,所以被忽略了。是啊!它們是那么的基本,基本到可以被忽略,這也同時說明它多么重要,少了它們是多么可怕! 感謝劉總的信再一次提醒我們容易忽略卻那么重要的東西。今后,在中化這個大家庭里,我將遵循劉總信中的諄諄教誨,懂得選擇,學會取舍,經得起風雨,耐得住寂寞。我深信,經過中化的歷練,必將成就快樂、幸福、成功的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