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多鉆研才能把油罐建得又好又省” |
時間:2014-10-24 來源:舟山日報 視力保護色: |
車子進入岙山島,陣陣馬達轟鳴聲、打樁撞擊聲傳來。放眼望去,挖掘機、重型貨車和大量工人都在不停地忙碌,西側區域的部分油罐已現雛形……10月17日上午,記者在工地上找到一個頭戴安全帽、身著灰白色工作服、身形魁梧的青年男子,他就是舟山國家石油儲備基地有限責任公司工程技術部副部長尹亮,一個舟山工作了10年的新舟山人。 轉換“跑道”,迅速從技術骨干提升至管理骨干 “沒想過在舟山干這么久,一開始想項目結束就回去,誰知來了就邁不開腿了。 ”來自河北的尹亮說話特別樸實。 2004年,舟山開始籌建國家石油儲備基地,29歲的尹亮作為技術骨干調入舟山國家石油儲備基地有限責任公司,參加由中化集團負責承建的國家首批四個原油戰略儲備項目之一舟山國家石油儲備基地項目,負責有關儲罐、工藝、消防、給排水等配套設施的安裝技術、質量管理工作。 “我原來單位是施工方,從施工方進入建設方是不少搞工程建設的人的夢想,來了之后才發現事情沒那么簡單。 ”尹亮介紹,進入新單位后,他很快發現自己在原單位所掌握的專業技術知識太片面、太不系統,在施工單位所掌握的一些專業知識和施工技術管理僅限于所承攬合同的工作范圍,沒能把一個工程項目系統化,知識結構遠不能滿足專業主管崗位的要求。 為了迅速完成角色轉變,尹亮一邊與作一邊抓住機會學習:先后考取國家一級注冊建造師、一級注冊安全工程師、PMP國際項目管理證書、國家招標師等證書,并在2011年順利獲得了石油化工高級工程師職稱。“老婆不在身邊,工作之余就宅在出租房里,只能不停學習了。”尹亮開玩笑說。系統學習讓他對項目管理有了深刻的認識,不僅對項目管理的知識領域和對應的過程熟記于心,而且大大豐富了項目管理知識,拓寬了管理視野。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進入舟山國家石油儲備基地有限責任公司后,尹亮先后擔任了工藝安裝主管、工程技術部主任工程師、工程技術部經理助理和工程技術部副部長等職務,在建設舟山國家石油儲備基地項目發揮了重要作用。 2009年,該項目獲得行業施工優質工程獎。 2010年,該項目獲得國家優質工程獎(銀質獎)。 目前,舟山國家石油儲備基地擴建項目正在緊張有序推進中,尹亮兢兢業業堅守在工地上。 鉆研“白加黑”,成果預計可節約成本2000萬元 在舟山國家石油儲備基地項目籌建之初,國內大型油庫建設所需的高強度鋼板主要依賴進口。為響應國家號召,支持民族產業,公司啟動了“高強度鋼板國產化”課題研究。作為技術主管,尹亮同項目設計院、國內各大鋼廠、項目施工企業、國內知名金屬材料檢測機構進行了大量溝通和交流,并牽頭進行了大量國產高強度鋼板焊接試驗,探索出一項成熟的高強度鋼板焊接施工工藝,成功實現了罐用高強度鋼板國產化,為國家節約了大量外匯。 根據以往的大型儲罐浮艙防腐施工經驗,因水性涂料施工工藝不成熟,干燥時間太慢,容易出現返銹,所以一般采用油性防腐涂料,但使用油性涂料容易出現油氣聚集,存有“閃爆”風險。尹亮和他的團隊在進行了大量防腐試驗的基礎上,對水性涂料涂刷工藝進行了有效改進,從而使水性涂料在項目中得以成功應用,有效確保了油庫建設過程中的安全。在舟罐底板的焊接中,尹亮和他的團隊通過多地調研和實驗,成功引入了焊接速度恒定、線能量輸入均勻的二氧化碳半自動焊,從根本上改變了焊接工藝,不僅較有效節約焊接成本,而且大大提高了焊接效率和合格率。 2010年,舟山國家石油儲備基地有限責任公司聯合舟山地區幾家企業全面啟動“創新實現發展,技術推動進步”的科技工程。尹亮作為公司技術骨干堅持“白天工作、晚上研究”,先后牽頭實施了《大型儲罐焊接質量控制探討》、《中央排水系統、罐體攪拌裝置選型探討》以及《儲罐防雷與一次密封合理選型》等三個項目,并在國家期刊上發表多篇論文。據了解,相應的研究成果已開始在舟山國家石油儲備基地擴建項目中推廣應用,預計可節約成本2000萬元。 盡管日常工作比較繁忙,尹亮刻苦鉆研的熱情卻從未消減。他說:“只有多鉆研,才能把油罐建設得又好又省。 ” 作者:方智斌 http://www.zhoushan.cn/newscenter/zsxw/201410/t20141024_670331.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