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才是怎樣煉成的 |
時間:2013-06-07 來源:中化勘探開發公司 視力保護色: |
中化集團下屬中化石油勘探開發有限公司(簡稱中化勘探開發公司)項目管理三部,所管理的油氣項目分布于南美的厄瓜多爾,中東的阿聯酋、也門、敘利亞,東南亞的印尼,中國渤海灣等地。這個重要部門近年來輸入了不少新鮮血液,目前司齡不滿兩年的成員有7人,其中5人已走上了項目經理的崗位。 年輕人有激情,但經驗少,如何委以重任,實現人盡其才? 沒有壓力不出油 如何讓這些新兵迅速進入角色,成為合格的國際合作項目管理者,是管理層亟待破解的一道難題。這些新員工離開校園不久,經過了系統的專業知識訓練,但管理經驗幾乎為零。“他們面臨著思路和角色的轉變,從原來的技術研究型轉為資產管理人員,需要從整個項目的經濟性、合作伙伴關系等多角度綜合考慮問題,技術只是其中的一環。” 項目三部總經理陳鴻說。 管理厄瓜多爾項目的侯國慶,半年多來他接觸了財務、稅務、法律、社區公益項目等方方面面的事務。經過實戰中的摸爬滾打,這名新兵不僅迅速融入中化,融入工作,而且快速地成長。談到體會,他說:“人無壓力輕飄飄,井無壓力不出油。作為勘探人,壓力其實是件好事情。于是我就買了很多相關的書來啃,在實際管理中協調和組織解決的問題給我的經驗也同樣不可替代。” 傾囊相授傳真經 項目三部根據大家的專業特點和業務需求,研究確定了專題交流平臺為新人鋪路,設計了從項目溝通及綜合協調、原油銷售、地球物理、地質油藏、工程技術多個層面的專題講座和各個項目的綜合管理經驗分享等十幾項專場交流。 第一講由入司近十年的部門副總經理韓洪寶開啟,深入淺出的經驗之談令聽者收獲良多。“剛管理也門項目時我一頭霧水,除了主動請教,主要靠自己摸索。走了很多彎路,我希望通過分享能讓他們少走彎路。”韓洪寶說。 參與管理也門、敘利亞項目的郝洋聽完講座,很有感慨:“很多困惑和斷點,在這次交流中被一一解開,相當于項目管理全過程梳理了一遍,我們像接到了獨門秘笈,功力大增!” 管理趙東項目的秦小雙也有自己的聽講體會:“講座提到的經典案例很有啟發性,跟我們手頭的管理項目正對路,覺得思路被拓寬了。”他認為,項目每天的問題紛繁復雜,如何快速識別重點和輕重緩急,獨立判斷能力是關鍵,這樣出現問題時才能迅速組織相關專業人員協商解決,此外還必須深入理解方案的意義。“比如評價一口井的經濟性,負責經濟評價的同事給出意見后,我們至少需要了解那些數據的意義。 教學相長促成長 除了虛心向學,這些年輕的項目管理者們也“好為人師”,他們自己也是專場交流的主講人,他們精心準備、“現學現賣”,實現了教學相長。 比如郝洋,開講前,他在紙上密密麻麻列出聽眾可能提出的問題,每個問題該如何解答,可能延伸到哪些知識等等。這種舉一反三的習慣,也體現在他的工作實戰中。在剛剛結束的某區塊合同延期會議上,面對作業者所介紹的各種延期方案以及對應的不同數額的新增投資,接手項目管理尚不足半年的郝洋主動提問,連續追問數個問題——投資是否包含未來階段的開發、是否影響項目延期的經濟效益……這種以資產價值為核心的思路讓韓洪寶十分驚喜與欣慰:“說明他正在進入國際合作項目管理的角色,站上了俯視整體項目的高度。” 年輕人才在項目三部的成長故事,也是中化勘探開發公司乃至中化集團的青年員工工作的一個縮影。隨著公司業務的發展,讓年輕人才盡快成長,成為集團第三次創業各條戰線上的生力軍,將是一個值得持續深入研究并付諸探索實踐的課題。 作者:趙麗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