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月8日,國家環保局、中華環保協會、西寧市環保局等單位在山東省市環保部門的陪同下,到濟南裕興化工考察學習鉻渣治理的成功經驗。
鉻渣的處理歷來被認為是我國鉻鹽行業最頭疼的問題,也是世界性難題。濟南裕興化工通過大膽創新污染治理思路,實現了鉻渣治理的“三個突破”:一是突破了以往僅考慮在行業內進行治理的思維局限,進行了跨行業的研究和推廣;二是突破了以往為解毒而解毒的單一治理思路,按照循環經濟理念將鉻渣作為一種資源實現了資源化和無害化并重的研究和應用;三是突破了目前我國鉻渣治理技術存在的解毒不徹底、易產生二次污染和綜合利用成本過高等問題。該公司通過大量的創新實踐,實現了鉻渣資源化利用率100%,具有較好的市場推廣作用。
濟南裕興化工從1958年開始生產鉻鹽,多年形成的鉻渣在治理方面由于受綜合利用途徑的限制,雖投入巨資多方研究探索,但終因技術、經濟等方面的原因沒有成功。
2006年2月,鉻渣治理被列為國家環保總局掛牌督辦項目。該公司變壓力為動力,于濟南鋼鐵集團第一煉鐵廠合作,當年處置鉻渣3萬噸。2007年日用量由最初的每天300噸,猛增到700多噸,當年處理量達到14萬噸。與此同時,他們還采取“多條腿走路”的方法,在鉻渣濕法還原解毒技術的基礎上,又成功研究出“濕法解毒后鉻渣制磚”項目,并不斷加大外運量,大大加快了鉻渣綜合利用的進度,每天外運鉻渣達1200噸以上。2008年6月份,裕興化工堆積50年的“鉻渣山”徹底消除,提前實現了安全處置完現存30萬噸鉻渣的目標。
由于鉻渣治理采用本公司獨有的鉻鹽和鈦白“以廢治廢”技術,達到鈦白和鉻鹽行業的完美結合,處理成本僅是其他行業治理成本的1/10,且在徹底解毒的同時,節省了白云石等原料,具有節能降耗、提高產量等綜合效益,為鉻鹽行業更好地開展節能減排工作提供了示范。
濟南裕興化工大規模資源化處置鉻渣的經驗成為全國同行學習的榜樣,國家權威環保部門認為該公司是“目前全國做得最好、處置進度最快的、處理成本最低”,為全國現存的500萬噸鉻渣的資源化處置提供了良好的示范帶動作用。目前,公司正與省市環保、環科院等有關科研單位一起合作,開始污染土壤的修復工作,公司將通過該項目的實施為國內污染土壤修復提供樣板和示范。(任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