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在由西南化工研究設計院和工業排放氣綜合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舉辦的“全國首次工業排放氣綜合利用學術交流會”上,來自全國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的150多名專家、學者,展示了我國工業排放氣凈化和綜合利用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工業應用成果,并就節能減排和相關技術研究、應用和推廣進行了交流。專家認為,高效、節能、環保、安全的工業排放氣凈化和綜合利用前景廣闊,將為我國節能減排和相關行業技術進步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中國工程院院士曹湘洪在會上對世界石油資源的勘探及開發數據進行了分析,他認為世界石油生產的高峰就在眼前,提出通過革新石油加工工藝,轉變石油原料路線,重視非石油資源的開發利用等措施積極應對后石油時代的到來。
西南化工研究設計院和工業排放氣綜合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近幾年承擔了“非石油路線制備大宗化學品關鍵技術產業化開發”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計劃等國家級、省部級項目40多項,在自主創新、集成創新基礎上,開發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黃磷尾氣凈化、煤層氣綜合利用等技術,逐步形成了實驗室、中試、工業化技術三個層面的成果鏈。
據了解,我國是世界上第一大黃磷生產國,年產量超過80萬噸,每年排放20億立方米黃磷尾氣(黃磷尾氣含90%左右的一氧化碳)和3000噸磷化物、6000噸硫化物、160噸砷化物和1000噸氟化物,造成嚴重的資源浪費與環境污染,目前利用率不到5%。西南院提供成套技術與工程設計建成的黃磷尾氣凈化年產2萬噸甲酸裝置,已在貴州開陽投產一年,這是全球首套黃磷尾氣深度凈化與利用工業示范裝置。目前該裝置正在擴建年產4萬噸甲酸裝置、新建5000噸甲酰胺裝置,待投產后年產值超過3.5億元,每年利用黃磷尾氣6500萬立方米以上,并減排數356噸磷、硫、砷、氟化物等污染物。四川、云南、貴州、湖北等省多家大型黃磷企業正與西南院洽談技術轉讓。
針對制約煤層氣安全、有效利用的技術瓶頸問題,西南院提出了“煤層氣凈化富集組合技術”,即開發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煤層氣脫氧技術,同時還開發了煤層氣自熱轉化發電、煤層氣自熱轉化制合成氣等工藝,這些工藝能實現煤層氣資源的安全高效利用,對安全生產和緩解我國日益緊張的環保和能源壓力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西南院在國內率先開發的變壓吸附氣體分離技術及其它工業排放氣高效利用的集成技術,為安全環保、節能減排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撐。
另悉,“工業排放氣綜合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是2007年7月由科技部批準成立、以西南化工研究設計院為依托建立的首批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主要針對我國能源、資源、環境等領域及相關行業前沿技術和共性關鍵技術提出的重大需求,開展工業排放氣凈化、提純與綜合利用的應用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工程化開發與示范,為行業技術進步提供技術儲備與支撐。(謝昭萍)